学科简介:中医翻译

日期:2015-09-30 点击数:

中医翻译学是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从狭义的层面上说,中医翻译是将中医药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意义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源语以听或者读的形式呈现,译者将此输入进行解码,并对信息进行转换,然后通过编码,以写或者说的形式用译语输出,从而完成整个翻译流程。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中医翻译不仅是一种信息转换过程,而且指代“译者”或者“翻译产品”,涵盖了翻译活动(translate)、译者(translator)和翻译产品(translation)三者的基本义项。

中医翻译学的研究目的是归纳出中医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是揭示中医翻译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探求关于中医翻译的客观真理,给实践翻译工作提供指导。其性质是一门涵摄多门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实用型学科。中医翻译学的外延广泛,至少涉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多个知识领域以及语言学、文艺学、社会学(包括国情学、文化学等)、心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现代多个学科门类。与中医翻译学相近的二级学科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传播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等学科,但各自内涵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多年的学科建设中,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翻译学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方向1: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化是实现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为满足国内外中医学术交流、教学、企业和研究机构交流合作以及文化传播等需求,这项基础性工作显得非常迫切和意义重大。近30年来,我国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历经了起步阶段、理论初探阶段、学术争鸣与标准编制三个阶段,同时也产生了与中医术语英译标准有关的词典、教材、代表性论著以及各种标准规范,尤其是近10年来与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编制及学术争鸣相关的资料。

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首先运用翻译学、语言学、术语学等研究方法,考察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及其标准化纵向发展的历程,并横向比较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对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总结,尝试分析开展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难点及其原因,并据此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再次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就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医文化与中医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医源文化和受众文化对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影响,分析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翻译原则和具体的翻译方法,探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质量,促进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最后,运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IST)和同年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颁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ISN)进行词条译文的对比研究,从翻译学、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中医术语翻译优化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方向2:中医药文献翻译研究

我国现存的万余种中医药古典文献蕴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中医学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经验,这些古典文献不仅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传承与开发利用对于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乃至世界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意义。而中医文献翻译作为连接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桥梁,其翻译的标准性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

中医药文献翻译研究首先从中医经典文献的翻译研究着手,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通过建设自制语料库对《黄帝内经》、《精贵要略》、《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语块、语篇、译者、翻译技巧、翻译的原则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中医文献翻译区别于纯文学翻译或科技翻译的根本特征,阐明中医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地位和学科影响。再次从江西中医药流派的入手,助力“旴江医学”精髓的挖掘、传承和传播;切实投入到“樟帮”、“建昌帮”中药炮制流派的传承创新和海外传播中去;同时,深入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热敏灸技术的翻译和海外传播,加快“江西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最后,以SCI医学论文为研究内容,运用语料库、文体学、语言学、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对SCI医学论文的文体、范式、语篇和语块等层面展开研究,进一步提高SCI医学论文的翻译质量,促进SCI医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加快研究结果的转化,提高江西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方向3: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医药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土壤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固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文化差异、传播策略、传播路径、产业联动等原因,中医药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一直有限。截止2012年,我国中药向海外申请专利量只占世界申请量的0.3%,而日本、韩国已经抢占国际中成药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语境下,中医药文化作为承载民族灵魂、表现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智慧和传承民族思想的载体备受关注。如何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关乎当前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研究从理论维度、历史演进、内容形态、产业机制和政策推助五个方面对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1)在理论维度中,先将中医药与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勾连,分析中医药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2)在历史演进中,将还原和总结各个时期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现象和特点,并将其与日本、韩国的传统医药跨文化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寻求中国中医药如何更好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和路径;3)在内容形态方面,将根据中医学和中药学的三级学科分类来考察当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并将跨文化传播内容与受众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思考不同的传播内容适合的传播方向、传播策略和传播方式;4)在产业机制方面,本项目将以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的海外营销策略、产品的生产包装、宣传企划、运营网络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索提升中医药跨文化交流能力、品牌衍生能力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5)在政策助推方面,将对比中、日、韩三国政府关于中医药对外传播的相关政策和具体策略,分析各国对中医药产业扶持政策的特点、效果、优势和劣势,为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江西中医药大学具有重视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传统。2006年江西中医药大学设置英语(医药贸易方向)专业,开始培养中医英语复合型人才;2010年将英语(医药)列为校级重点学科,配套资金推动中医药术语标准化和文献翻译的研究;2012年推动校级中医翻译基地建设项目,培养30余名英语教师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并申请本科学位,输出10余名教师赴国内外访学或进修,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储备复合型师资力量;独立设置了健康养生研究所和中医药文化研究所,配套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日常运行经费,并加强对条件平台的完善建设等;此外,学校还从专业建设项目、学科建设经费、学生活动平台、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地对中医翻译学建设给予支持。总之,中医翻译学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本学科的发展对于形成学科特色,实现学校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加快中医翻译专业性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促进江西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1688号 邮编:330004 电话:0791-87118682

主办:江西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449号 备案号:赣ICP备12000298号-1